时尚和艺术的关系如何诠释?迪奥做了场重构Lady Dior的展览

编辑:柳五
发布时间:2021-12-03 16:04:00来源于:YOKA精选

图片来源:Dior

11月12日至11月23日,由法国高级时装屋——迪奥主办的展览《迪奥与艺术》(ART’N DIOR)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办。除了作为展览的主办方,此次迪奥亦有着作为第八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首席合作伙伴的另一重身份。

而在登陆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之前,《迪奥与艺术》展览就已经于9月26日至10月26日率先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落地。其中的《LADY DIOR 我之所见》(LADY DIOR AS SEEN BY)展览是迪奥最为成功的巡展之一,自2011年揭幕以来,已经走过了东京、首尔、圣保罗、米兰和柏林等城市。

图片来源:Dior

诞生于1995年的LADY DIOR是时尚行业最早的“It Bag”之一,虽然该表达在当时并未像如今日这般被频繁使用。这款包袋拥有能够称为“It Bag”的一切特质:简介利落的建筑感廓形,使其能够迅速被大众接受,但又不会在短时间内退出潮流;表面的藤格纹细节足够吸引眼球,是点缀整体穿搭的重点所在;手柄和搭扣处的金属细节则于制作包袋的皮革面料形成了反差感。

更重要的是,尽管LADY DIOR手袋因黛安娜王妃而得名的故事已经为人所知,但其中借助名人进行传播的策略,其实亦对当代奢侈品牌的手袋推广和营销策略给予启发。

可以这样说,LADY DIOR目睹和参与了整个在新世纪前后奢侈品行业的快速变革。因此当一场以当代艺术审美视角贯穿的展览拉开序幕时,在过去二十年里已贯穿精英文化和流行文化两端的LADY DIOR能成为主角其实称得上是众望所归。

在《LADY DIOR 我之所见》展览中,来自不同领域和国家的艺术家会以LADY DIOR手袋的廓形为基础,从个人的艺术视角来对其进行再创作,Daniel Arsham和Olympia Scarry等名家都曾作为合作对象参与过其中。

图片来源:Dior

而作为一场落地中国的展览,迪奥延续了将中国元素加入讲述议题的做法。只不过这次无关雪纺花卉和金石刺绣,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表达张力被推至聚光灯下。

蔡雅玲、梁曼琪、刘月、邬建安和张鼎五位艺术家对LADY DIOR手袋的创作此前已经在深圳的展览中展出,王郁洋的作品则在此次的上海展览中首次现身。每一件以LADY DIOR手袋为灵感打造的艺术作品都以雕塑或装置艺术的形式呈现。

蔡雅玲的《乘风破浪》和张鼎的《无题》是其中东方色彩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两件。《乘风破浪 》使用象牙雕球来构建出LADY DIOR手袋的廓形,女性身体形态和孕育胎儿造型的片状装饰点缀在两边,流淌而下的鲜红水晶珠帘则条条血脉将二者相连。

《无题》的外观则将LADY DIOR手袋藤格纹细节的压缩至平面,磨光黑色底面映衬下,既是围棋棋盘,也是交织相连的网络。压于表面的金色“棋子”是秩序的彰显,而背景相连的线条则有着动感,要冲破束缚。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互相牵制的平衡感,是古典东方精神的外化表达。

蔡雅玲作品
张鼎作品

在上海展览中才能欣赏到的王郁洋新作则讲述了矛盾的世界观:手袋的外表明亮光滑,但磨损痕迹明显;透明的静态包裹体内部,是漂浮扭动的多色拼色金属,极具张力。

类似的表达也在刘月的《时间的典礼》中可以看到,他用化石、水晶石、青金石、玉石甚至陨石等多种材料,让LADY DIOR手袋变成了一盘石料佳肴。这些石料坚硬锋利,但实际上在地壳和风雨中已经经历过了打磨,不规则的造型是被自然力量逐渐侵蚀而成的结果。

王郁洋作品
刘月作品

除了六位艺术家在《LADY DIOR 我之所见》呈现的新作,迪奥还在此次上海《迪奥与艺术》中带来全新的DIOR LADY ART #6系列。和《LADY DIOR 我之所见》巡展一样,DIOR LADY ART系列也是迪奥将时装文化和艺术进行结合呈现的另一标杆性项目。

12位艺术家参与到了本次DIOR LADY ART #6系列的创作中,他们分别为Manal Al Dowayan、 Gisela Colón、Johan Creten、Genieve Figgis、Gigisue、Antonin Hako、Leonhard Hurzlmeier、Yukimasa Ida、Daisuke Ohba、Lina Iris Viktor以及来自中国的李松松和张洹。

图片来源:Dior
图片来源:Dior

这不是中国艺术家的身影第一次在DIOR LADY ART系列中出现,此前概念画先驱王光乐和行为艺术家宋冬就曾分别参与到DIOR LADY ART #4和DIOR LADY ART #5两个系列的设计中。艺术作为一种用抽象概念在现实物体中反映生活和社会的工具,人们能够从每年DIOR LADY ART的中国艺术家创作上,捕捉到中国艺术以及当代社会的变化轨迹。

在此次DIOR LADY ART #6系列中,李松松和张洹均在创作中表露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精神意识动态的思考。李松松的创作灵感来自公共图像,将作品《剑法(三)》图像中的舞剑女子绘制在不同色调的颜料基底上,但却通过放大的形式来使整个包袋表面只显示出原作的一隅,而淳朴色调背景更显线条的灵动。

通过这一系列调色板色彩和肌理处理,艺术家跳脱了图像的原本语境,并以独特的厚画表面,对中国现代和当代历史两个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进行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李松松早在2008年就已经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一座巨大的霓虹雕塑来呈现LADY DIOR手袋在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内涵,而如今又一次对LADY DIOR手袋进行创作,可以看成是他对过往作品精神内核的一次延续,相应的思考也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更新。

李松松作品 图片来源:Dior
李松松作品 图片来源:Dior

不同于李松松对现实物质和精神世界同构性的关注,张洹的创作无疑更聚焦于人类的想象以及延伸而来的处世之道。可以这样说,人们可以在张洹的创作中看到感性力量的驱动力,而这并非是只有单纯的热情,混合和复杂性才是常态。

这也解释了张洹为何会在“樱花地”(SAKURA FIELD )LADY DIOR迷你手袋上使用大面积的迷幻色彩进行装饰。

对佛学的热衷让张洹将生死、身心关系和记忆角色等主题融入到了此次的“樱花地”(SAKURA FIELD )手袋中,繁复的串珠和亮片刺绣装饰展现以象征连结生死的佛教面具所交织成的一片樱花花海,结合过去与未来的一千零一道色光勾勒出炫目的迷幻浮世景象。在佛教世界里,人们在这个世界中获得肉体的重生;而在现实世界里,人们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感知,将自我推至新的极限,进而得到内心上的涅槃。

而张洹另一款基于LADY DIOR手袋的创作则从《我的冬宫》系列中获取灵感,该作品中出现的女性脸庞取自于伦勃朗1634年的画作,展现的是女性的神性形象。结合中国古老的制柜技艺,该款手袋巧妙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张洹作品 图片来源:Dior

作为一场内容极为丰富的展览,迪奥除了呈现《LADY DIOR 我之所见》以及DIOR LADY ART #6系列的两个实物展区,还在西岸艺术中心的展厅中专门开辟一处用于展示历年来DIOR, THE ART OF COLOR“迪奥摄影和视觉艺术新秀奖”大奖得主的佳作。 该奖项在阿尔勒国际摄影节(RENCONTRES DE LA PHOTOGRAPHIE D’ARLES )期间颁发。

中国青年艺术家郎港澳便曾是2019年大奖的获得者,她的作品《第二次自我介绍》随着展览来到了上海。郎港澳重新审视了图像作为信心传播载体的作用,并以此为手段来对女性身份的气质的定义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看法。

郎港澳作品 图片来源:Dior
郎港澳作品 图片来源:Dior

最新的2021年大奖得主Ce?drine Scheidig的作品《成为地球的颜色是一种福气》(It is a Blessing To Be The Color of Earth)也在展览中亮相。摄影社将视角放眼全球,但又从小处入手,选取能够代表不同地区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人物和物件进行拍摄,呈现全球化时代下人类在历史和空间上的多重联系。

Ce?drine Scheidig作品 图片来源:Dior

为了让参观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品牌对于艺术的关注和支持,迪奥专门在展览中开设了迪奥精品书店,囊括迪奥出版的一系列书籍,以考究姿态用清晰的脉络梳理时装与艺术和社会生活之间互相映射、互为表里的共生关系。

迪奥精品书店 图片来源:Dior
迪奥精品书店 图片来源:Dior

奢侈品牌向来与文艺界关系紧密,其成衣和配饰的制衣手法以及其中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变迁印记,也常被文艺评论家进行研究的资料,而艺术家则热衷于对经典款和热门款进行再创作。将奢侈品牌包裹其中的格调性,和它们自诞生以来对技艺的追求和用文化浸润自身的要求,决定了这一切。

迪奥是对该议题进行讨论时,无法绕过去的奢侈品牌,其在时装、彩妆和珠宝等领建立起的声誉以及由此形成的影响力,实际上引导了消费者将关注焦点向时装文化转移。

但文化艺术的特征决定了任何奢侈品牌若要在该领域的发力,都无法获得快速爆发的结果。这是一个经年累月不断叠加进化的过程,必须付出恒久的努力。奢侈品牌在对艺术和社会议题进行关注的同时,也要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后者是前者得以实现的基础。

图片来源:Dior
图片来源:Dior

此前界面时尚曾写过,虽然时装屋的生意和精神面貌多取决于创意总监的能力,但选择正确的设计师、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依然是商业决策中最重要的部分,这集中体现在一个企业到底尊崇何种价值向导。

从Christian Dior本人再到Maria Grazia Chiuri,审美取向和风格迥异设计师主导了迪奥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创意表达,并将个人的世界观从成衣和配饰的设计延展到诸如门店装潢、广告视觉和艺术展览的策划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设计师却也都能在任期内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迪奥的精神内核中,使其不至于偏离优雅、造梦和多元的主题,而这也正是支撑迪奥能够不断在艺术领域输出见解并将概念延展拓宽的基石。

图片来源:Dior

具体来看,Christian Dior本人在成为设计师之前,就曾在巴黎第八区开设画廊,为阿尔贝托 · 贾科梅蒂和萨尔瓦多 · 达利等名家举办展览。而在他的创作中,人们亦能看到诸多在19世纪和20世纪名声大噪的艺术家作品的反映:首个系列中的两条连衣裙被命名为 “马蒂斯”和“布拉克”,而“让 · 考克多”白色蝉翼纱晚礼服和“音乐室”晚宴披肩则已经成为时装史上的经典之作。

现任设计师Maria Grazia Chiuri也延续了Christian Dior本人对艺术的关注,我们可以在2020秋冬高级定制系列中看到,来自多萝西娅·坦宁和利奥诺拉·卡林顿的画作中的经典元素被巧妙运用,用跃动的色彩凸显女性力量。最新的2022春夏成衣系列发布秀则邀请Anna Paparatti进行秀场装置创作,并在服饰上用丰富多样的色彩搭配几何色块,创作出带有荒诞和游乐主义意味的华丽景观。

迪奥2020秋冬高级定制系列 图片来源:Vogue
迪奥2020秋冬高级定制系列 图片来源:Vogue
迪奥2022春夏成衣系列 图片来源:Vogue
迪奥2022春夏成衣系列 图片来源:Vogue

而结合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迪奥实际上展现了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趋势:奢侈品牌走到台前,对自身的文化属性及脉络进行梳理,通过办秀、办展或成立艺术基金会的形式,担任策展人或组织者的角色,将对艺术的关注以一种更为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作为行业主导的家族精品坊运营模式让奢侈品牌对艺术文化的关注和表露局限在狭小的精英圈层中。

但伴随二十一世纪而来的全球化时代改变了游戏规则,过去十年间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更让行业震动。部分前瞻者开始意识到奢侈品牌、艺术和大众三者之间界限趋于模糊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品牌本身亦能在变局中扮演更为积极主动和更具建设性的角色。

图片来源:Dior

仅仅在过去一年里,迪奥用在北京和上海举办的时装秀展现了未来科幻和复古波普两种文化特征能够如何通过时装来表达,而获得颇多赞誉的《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则被带到上海和成都,呈现了完整的品牌发展史和历代设计师的丰富作品。

事实上,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主流传输渠道的当下,奢侈品牌的内核已经变得十分多元,本身就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见证者。而通过办秀、办展以及举办竞赛等种种环环相扣的活动,迪奥和艺术则彻底融合,而非二者之间简单地借用表层概念来进行形象塑造。

毕竟就如前文所述的LADY DIOR手袋所享有的文化地位一样,若从当代艺术的视角来看,迪奥其实已经早早地被纳入到了艺术的领域之中。


相关阅读